以“携手共进”(Let Us Cling Together)为副标题的本作,借由主人公德尼姆在瓦尔利埃岛三民族纷争时代背景下的辗转与沉浮,传达了作者基于民族矛盾的种种思考。剧本设定了C/N/L三条剧情路线、Good/Bad/隐藏三个结局、“为了瓦尔斯坦的未来”/“为了真正的和平”两种互相冲突着的理想以及民族相性的隐藏数值——相互关联与影响组成了TO的剧情架构。
剧情的第一个起伏点被设定在了一场“以激化民族矛盾为目的的对本民族的屠杀”之上,“民族矛盾”本身真实存在?抑或是受到了统治者的渲染并加以利用?成为了和德尼姆一样仍然对其他民族秉持着敌意的玩家所要面对的问题。然而无论玩家作何选择,“为了瓦尔斯坦未来”的理想最后也要被德尼姆的真实身份所否定,从而转向了“为了真正的和平”的“携手共进”的结论。
如果硬要对剧中的诸多选择作出一个考察,那么这些选择对于隐藏数值“民族相性”的左右几乎成为了唯一的线索——在排除了非剧情选择的影响之后,理论上能够得出一条民族相性最高值的路线。剧情中满嘴正义和理想的德尼姆是不是真的用行动改善着瓦尔利埃岛上民族之间的关系呢?松野泰己试图用这样一个数值为玩家的选择作出判断。虽然数值的设定本身并非完全客观合理,比较有趣的是:至少在关系到路线问题的选择之上,C线的数值比起其它两条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全剧最具有深意的设定是受到民族相性数值影响的三个结局。德尼姆用卡丘亚换取和平的Good Ending和之前与其父的对话相对照具有不小的讽刺意义——但无疑这样的选择更加符合“为了真正和平”的理想,甘愿成为无名英雄的德尼姆,和其他那些妄图得到霸权的政客们形成了最具有说服力的对比。如果卡丘亚自杀或者战死德尼姆则要受到民族相性度的考验——其中Bad End不仅仅预示了“一个民族问题的牺牲品而不是解决者的德尼姆”的下场,倘若隆威公爵或者巴尔巴多斯没有早一步死于威斯或德尼姆的手下最终统一了大陆也未尝不是这样的结局。而隐藏结局干脆把民族相性度这个隐藏数据摆到玩家面前,同时提醒了TO真正的主旨——或许万家可以通过非剧情手段为了民族相性数值而四处奔波,或许玩家可以通过参考攻略选择一条民族相性最有力的路线,但Good End恰恰表明德尼姆的影响力是微不足道的,远不如一个“拥立卡丘亚并把自己放逐出境”的决定来的强而有力。而事实上,“在权力与感情看似可以兼得之时放弃”恰恰是常人最不可能做出的选择。松野并没有把“和卡丘亚一起”的选择留给玩家,而是自己妄下了这个最为至关重要的决断——德尼姆终归是松野的德尼姆,是“为了真正和平”的德尼姆,而不是玩家的德尼姆。
TO的遗憾在于对“只为了本民族的未来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和“真正和平的携手共进”之间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取舍原因,并非所有的民族矛盾都如“公爵的屠杀计划”一般是被捏造出来的,也并非所有人都像德尼姆一样拥有那样特殊的身世。只为了一个民族的未来不顾民族相性从而做出了不利的决定(以选择屠杀以激化民族矛盾为代价)最终会受到民族相性的惩罚——纵观全剧不难得到这样的解答,也是无奈的答案。TO最终把追求民族自由,上升到人民拒绝“为了私利挑起民族矛盾的统治阶级”的自由,结局却也继续生活在女王卡丘亚的王权统治当中,不得不说是挖掘主旨深度过程中的另一个遗憾。
TO的最大败笔在于,卡丘亚的塑造存在前后不一致,主角的选择稍有不同就会自杀的拥有感性一面的卡丘亚,与Good Ending时心平气和的接受了“被德尼姆抛弃”的事实的卡丘亚之间形成了一个毫无铺垫的转折——由于这样的转折和TO主题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甚微,松野本人或许无心解释,但却被一部分玩家当成了解读TO剧情的重点。正是这样的曲解和注意力的转移使得TO最终成为了“副标题无用”的TO,民族相性度,两个理想之间的冲突等等问题都被人们所忽视,甚至原本导致民族相性降低的屠杀变成了柏林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讨论。即便作品再好,如果不能够正确的传达出自己的想法,甚至连副标题的含义都未能解释清楚,只能说是极其失败的——松野通过“诸多分支和选择”带来了剧情上的自由,同时为“自己对剧本掌控力的薄弱”付出了代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N线尸术师的情节虽然放在原本剧情中显得有些突兀却为其后Vagrant Story提供了核心设定的基础概念;“携手共进”的思想到了FF12终于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圣骑士兰斯洛特可以被看作Basch的原形;TO悬而未决的阶级问题(由民族矛盾调转矛头)在FFT中也通过一场民族内部争权夺势的战争进一步得到了展现;至于秉持着暗黑骑士兰斯洛特之理念的人物不断涌现于FFT和VS当中。同时,也有两个东西再也没有出现——“分支”和“卡丘亚”。这两个元素恰恰是产生“误读”的源头,知道吸取教训的松野泰己大概是TO诸多不幸中的万幸了。 |